1、在职考还是全职考? 本人于2016年3月辞职,开始专职备考公务员,想必也会有很多伙伴和我一样负重前行,亦或许还有同学在全职备考和在职备备考二者间犹豫不决。对此,我觉得,无论选择哪种备考方式,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特点的。 全职在家学习的亲,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做好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最好能够制定相对“模式化”的作息表,并严格遵守,比如:每天上午计时一套行测卷,吃午饭+午睡,下午复习申论,吃晚饭+外出散步,晚上整理。根据考试倒计时的时间来确定学习时间的压缩程度,对此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千万不要虎头蛇尾,不要在计划学习的初级阶段用力过猛,造成后劲不足。笔试的学习时间相对较长,一定要“细水长流”,合理利用和规划时间,劳逸结合才会事半功倍。 在职复习的亲们,我觉得你们最大的敌人是时间和精力。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是边工作,边复习。他们每天上班特别辛苦,晚上就想休息一下,很少有人特别有毅力能坚持看书学习。即使有能坚持的,好多也因为不会正确的复习方法而走了好多弯路。所以,在职复习的宝宝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会用最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知识。 2、五个模块如何安排?注意有所侧重 行测五大模块大家都很熟悉,我也不以赘述,不过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存在误区,就是“一定要每个模块部强制自己学精”。这种想法是积极的,但并不实际。 绝大部分的考生在经历过高考和高等教育之后,都会有或文科式或理科式的思维模式,前者喜欢横向思考而后者擅长纵向思考。因为思维模式不同,所以行测的学习也要有所侧重。 要多与老师沟通,也可以通过自己在刷题中的总结,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然后更好的扬长避短。切记不要在自己的弱项上投入太多精力。 作为文科生,我始终坚持“放手数量,狠抓言语”的思路,临考前半个月内的言语正确率始终保持在80%-82%之间。当然不可否认,行测的三驾马车——”言语、逻辑、资料”的正确率都应该保证在80%以上,这是行测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在常识与数量之间做取舍,达到锦上添花。 3、行测提分就是刷题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刷题是提高行测分数的唯一途径,然而不厌其烦的刷题并不是盲目的,要注意反思和整理。 我在纵横公考笔试地面班的时候,课堂上老师讲完基础后会现场做题讲题,晚上自习按模块每天至少60道作业,一整天算下来要做100多道专项题目。每天都要针对错题有所反思,了解自己错的知识点在哪,犯错是因为忘了方法还是马虎大意,然后要把错题再做一次,以此加深记忆和对知识点的理解。 千万不要在题海里”迷失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有必要的话可以结合自身做整理笔记,这儿埋个伏笔,后面会再次提到。 4、申论提高注意三点 别看行测和申论在分值上各占一半,但实际上真正拉开分差的,是申论分数。对于申论的学习,我想提醒几个点: (1)从现在开始做好积累 素材事例、名人语录、政策时评等等,这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一定要靠自己平时利用琐碎的时间去做积累。利用好app和互联网,笔头记录社会典型事例和人物,多关注人民日报的时评,或者我们纵横的官微也会不定期整理思维导图。 (2)不要太拘泥于作文结构 五段三分也好,起承转合也罢,写的越多你越会发现,文章结构并不重要。而且要知道,大作文并不是先要确定“结构”,而是要清晰脉络——“这个话题反映的是什么本质问题?在材料里是如何体现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对不同主体会有什么好的或不好的影响?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脉络清晰下来,融入自己的写作习惯,将打破模板化结构的束缚,让自己放飞思路。 (3)在范文中汲取真正有用的东西 比如段旨句,或者开头结尾,或者巧妙的过渡句等等,不要大段照搬原文,一定要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可以借鉴拓展。 5、公考拼的是运气和心态 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要自负也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且有效的。不要太看重网上晒的正确率和模考分数,只有笔试考场出来的分数才是真章。 考前三天我不建议大家再做套卷,要拿出之前提到的整理笔记,把错题和易错知识点做“温故知新”。另外迷信一点:不要在考前做败人品的事,比如赌,也不要在游戏或现实生活里拼人品抽奖或者别的举动。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我从去年开始跟着纵横刷题班到今年年初的地面班.从学之前的省考120分到今年的140分岗位第二进面,纵横公考教给了我很多,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希望以上不成熟的想法能为各位同僚助力,愿大家在纵横公考的大家庭里快乐学习,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