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各地开始进入夏季,高温天气逐渐增多,气温波动较大,导致多种疾病进入高发季节。因此,芒种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便是树立起“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近日,一档由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独家冠名的CCTV-1《生活圈》融媒体养生节目《名医说节气》,目前已经播出到了第十二期,同时也是收官期。本期的主题为“芒种谈养生,祛湿防夏病”,特别邀请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张霞医生作为嘉宾,与大家共话仲夏养生,对芒种节点的健康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的科普和讲解。 仲夏至此始,青梅煮酒香 蛙叫虫鸣声中,芒种款款而至。此时节,草木葱茏,池塘莲开,北方麦黄,江南梅熟,时光流转之际,已然到了“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的仲夏。芒种到来意味着“三夏”大忙季节拉开了帷幕。一时间,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种的要管,忙得不可开交。“麦收如战场”,这个“忙”,带着一种与时间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正所谓“春争日,夏争时”。 中国人自古注重养生,讲究的就是“与时俱进”。芒种后,暑热夹湿的气候特点会更突出,家长在顾护孩子时要掌握两大原则:一是要及时祛湿;二是在祛湿的同时不要忘了帮孩子生津。芒种后,暑湿二邪盛行。湿邪困阻中焦脾土,脾胃运化无力,吃进去的水谷精微无法生化成气血,就停滞在脾胃,孩子就会积食。如果不及时消食导滞,积食协同内湿很容易郁热成为湿热。所以孩子很容易会出现感冒、喉咙痛甚至发烧的问题。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受困,孩子的气血生化不足,抵抗力自然就下降。抵抗力下降,无法抵御病邪,很容易生病。 芒种到,防夏病,祛湿养生有四招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意味着仲夏的开始,也是万物繁荣、丰收的象征。在这个节气里,人们注意保健养生,不仅可以增强抵抗力,更能迎接一个健康、美好的夏季。同时芒种养生应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顺天应时,尽量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以达“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目的。 养生原则——自然降温,谨防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即“热伤风”。常见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预防热伤风,要注意室内空调不要开得温度过低,如果开着空调睡觉,记得一定要盖好被子。外出归来浑身出汗时,此时我们不要急着关闭门窗开空调降温,最好尽量打开家里的窗户,让阳光晒进来,让新鲜的空气流通。要想办法把身上的汗擦干净,再开空调或风扇。 饮食原则——食宜清补,苦夏不苦 芒种苦夏开始了,人们常常没有食欲,影响饮食,过多食用冷饮,也会造成脾胃伤害。所以,在饮食上面,一是清淡为主,二是切忌贪凉,三是苦夏“吃点苦”。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夏季在中医“五味”中对应于苦味,主入心经,因此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解暑、燥湿坚阴的作用,芒种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睡眠原则——晚睡早起,午睡补眠 从芒种到夏至这段时间,我们要顺应夜短昼长的季节特征,别再教条的坚持早睡早起,加上气候炎热,很多人夜晚很难早入睡,不妨适当做个夜猫子。既然昼长,我们索性就晚睡早起。但夏天白昼较长,睡眠容易受到干扰,这时候适当的午睡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午睡时间一般以20分钟为宜。对于上班族而言,若不能午睡,也可以闭目养神30分钟。 运动原则——适量运动,早晚为宜 芒种到夏至,虽还不到最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是此时气温也已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汗为心之液”,因此午时运动流汗最易伤心。对爱运动的人,建议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适当运动。运动时必须保证足量饮水,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糖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千万别贪凉。 祛湿兼顾生津,儿童防暑良方 夏季高温炎热,人体阳气生发,皮肤腠理大开,就容易出汗,一旦出汗过多,易耗伤津液。中医说,“过汗伤阳”,“阳随汗泄”,流汗太多、不正常的流汗,都会损伤阳气,尤其是脾阳。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出汗量是成人的2~3倍,过汗伤津、伤阳的情况在夏季会更为明显。阳气受损,脾气就会不足。脾一虚,就无法正常运化,吃进去的食物无法生成气血津液,反倒因为无法消化成为水湿。水湿内停又会困住脾胃,如此反复就会成恶性循环,让本就脾不足的孩子,脾虚情况更严重。 夏季天气炎热,暑湿薰蒸,人们多喜欢寒凉饮食,于是外有暑湿之邪扰动,内有寒凉之邪郁积,很容易就会形成暑湿泻。暑湿引起的腹泻与一般的腹泻不同,伏天发病率高,起病急骤,大便发黏粘马桶,气味臭秽难闻,肛门烧灼感强,严重者还会伴有发热,口渴烦躁,四肢困乏,胸闷恶心等症。如果在暑天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暑湿泻了,我们可以用香薷、地锦草等中药,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止泻止痛的功效。 儿童可以备点如肠炎宁颗粒等中成药,配合口服补液盐、益生菌制剂等服用,提醒一点要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以防儿童产生耐药性。如果腹泻较重,孩子有精神倦怠、脱水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