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AI)彻底改变世界后,未来几代人类会是什么模样?许多思想家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探讨AI将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有时为了更好,有时则变得更糟。 他们设想了许多戏剧性的场景,例如AI导致人类(和许多其他物种)灭绝,或者人类与AI融合成人机混合体。这些预测通常都很阴暗,将所有人类的命运与一个单一(或统一)的AI对手对立起来。 那么,未来的 AI 是否不会走向这些科幻式的反乌托邦?对于一位演化生物学家来说,看到 AI 技术在各种应用中多样化,与生态系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繁衍极为相似。 这让我不禁思考:在人类与丰富的 AI 多样性世界互动的情境下,人类演化可能会如何改变?在最近发表于《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的文章中,我探讨了 AI 如何改变物理、生物与社会环境,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如何影响自然选择。 预测演化如同痴人说梦 自然选择——演化背后的机制——是个体之间因基因差异而导致繁殖差异的必然结果。 这些差异的产生源于与环境物理特征(如最低温度)、其他物种(如捕食者或寄生虫)以及同一物种的其他成员(如配偶、盟友或敌对的外部人士)的互动。 大约在三万年前,亚洲灰狼开始接近人类,而那些反应过度的狼则被赶走或杀害。这逐渐消除了那些胆小和具攻击性的基因,开始了狗的驯化过程。这种无意间的选择将狼变成了狗, 这种启发性说明了AI可能会如何无意间塑造人类大脑和行为的演化。 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说过:「试图预测未来是痴人说梦。」 对于AI这样的技术来说尤其如此。 然而,预测演化如果有可能,比预测未来更为困难。将两者结合需要极大的推测,并且极有可能出错。 尽管有可能出错,但我还是想开启一个关于人类演化以及我们彼此最珍视的特质如何被AI改变的对话。 互利共生还是寄生? 将AI与人类的关系想像成互利共生可能是有益的——两个物种互相提供彼此需要的东西。 电脑是运算负担的「野兽」,它们为人类使用者提供便利。随着 AI 的发展,这些便利会不断增长。已有证据表明,文化知识与书写的分享减轻了个体记住一切的负担。因此,人类的大脑在过去几千年中缩小了。 或许 AI、网络知识检索和社群媒体文章记录「谁对谁做了什么」等功能,将承担更多的记忆负担。如果是这样,也许人类的大脑将进一步演化为更小型、独立记忆能力较弱的大脑。 别担心。较小的大脑的好处包括对母亲与新生儿更安全的生产过程。此外,随着电脑与 AI 持续拥有不断增长的知识储存能力,只要能够使用AI,人类仍然能够做出非凡的、由智慧驱动的事情。 然而,互利共生者也有可能会走向另一条道路。它们可能会演化成有害的寄生虫——以牺牲另一个生物体(宿主)为代价生存的生物体。 你可以把社群媒体平台想像成寄生虫。它们一开始提供了保持联系的有用方式(互利共生),但却如此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许多使用者不再有时间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社群互动和睡眠(寄生关系)。 如果 AI 学会更有效地吸引使用者注意,煽动愤怒或刺激社会比较,那么对于谁活下来、谁死亡以及谁繁殖的影响,将会改变演化。在一系列阴暗情境中最好的情况下,对抗社群媒体或对激怒性内容保持冷漠的能力可能会更强地演化出来。 与电脑的亲密互动 尽管其他物种对人类演化很重要,但与其他人类的互动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现在,AI正在融入我们的社交生活。 「人工亲密」的发展——模仿我们社交行为的技术,例如交朋友和建立亲密关系——是AI进展最令人震惊的领域之一。 人类尚未发展出处理与电脑关系的社交能力。因此,我们将处理与其他人关系的「工具」应用于机器。尤其是当这些机器透过文字、语音或视讯与我们交谈时。 在与人互动时,我们会注意对方是否真诚。AI「虚拟朋友」没有感情,但使用者却把它们当作有感情的对象。 人工亲密可能会让我们对透过电话或屏幕进行的互动更加谨慎。或者,也许我们的后代在没有人类陪伴的情况下会感到不那么孤独,人类将会变成更加孤立的生物。 这不是一个微不足道问题 相比 AI 对个体生活的直接影响,讨论基因层面的演化似乎微不足道。顶尖的 AI 研究者与作家已专注于 AI 将如何改善或削弱当代人类的生活。 因此,担心 AI 在许多世代后可能影响的基因变化,似乎不是一个迫切的问题。然而,这确实值得深思。 先驱生态学家罗伯特‧麦克阿瑟(Robert MacArthur)曾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犯错并不可怕,更糟糕的是研究无价值的琐碎问题。」 许多世代的演化变化很可能改变或甚至削弱一些我们最珍视的人类特质,包括友谊、亲密、沟通、信任与智能,因为这些是 AI 最深刻影响的特质。 从不微不足道的角度来看,这可能会改变「做人类」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