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关村商情网 首页 艺术收藏 藏品鉴赏 查看内容

陈亮《咏梅》诗意瓷画赏析

2025-1-16 07:41| 发布者: Umbrakfeancielf| 查看: 17| 评论: 0

 

 

图1 康熙瓷画之一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种瓷画(图1—图3),画中主体是一位中年男子骑着一头驴子,在赶路前行;他的身后紧跟着一名僮仆,肩上扛着一根开满梅花的树枝。观赏这样的瓷画,让人最容易联想到的画意是唐朝孟浩然“踏雪寻梅”的典故。然而,它真的是在表现“踏雪寻梅”吗?对此我们不妨来作一番分析。

图2 康熙瓷画之二

图3 康熙瓷画之三

  “踏雪寻梅”的典故,最早出现在北宋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卷七,其中记有这样一则逸闻:“或曰:‘相国(指唐代宰相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可见,这个典故的起源,是唐代宰相郑綮对苦心作诗的一个感叹。

  后来,“踏雪寻梅”被移植到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身上。如宋末元初的《韵府群玉》就说:“孟浩然尝于灞水,冒雪骑驴寻梅花,曰:‘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这样一改,更加突显出文人墨客赏景作诗的风雅,从而广为世人传颂。

  到明代,“踏雪寻梅”已公认是孟浩然的典故。比如张岱的《夜航船》“天文部·雪霜”有条目“踏雪寻梅”,说的就是:“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明清时期,以“踏雪寻梅”为题材的绘画有不少,立意皆不离“风雅”二字。

  那么,图1至图3这种康熙瓷画,画的也是“踏雪寻梅”吗?初看有些像,细思未必是。以“踏雪寻梅”典故作为绘画的立意,“冒雪”是必须要表现的画面元素,但在这几幅瓷画里似乎看不到“冒雪”的迹象。我曾经看到过另一幅明代瓷画,它在骑驴人物身边,画一僮仆为其打伞,这就把“冒雪骑驴寻梅”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图1至图3对“冒雪”没有明确的表现,称《踏雪寻梅图》就比较勉强。再者,“踏雪寻梅”还应着意于一个“寻”字。只有还未见到梅花时才可称“寻”,僮仆扛着梅枝跟在骑驴人身后,已失“寻梅”之意。

  那么,本文探讨的这种瓷画究竟是什么画意呢?我认为应该是在表现南宋思想家陈亮《咏梅》诗的诗意。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浙江永康人。《宋史·陈亮传》对他有个描述: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可见他是一个喜欢谈论军事很有才气的文人。陈亮在政治上曾以布衣身份连上五疏,主张积极抗金,反对议和,史称《中兴五论》;学术上则反对空谈心性道德,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绍熙四年(1193),陈亮五十一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得中状元。可惜次年不幸因病早逝。

  陈亮曾经写过两首梅花诗,都很有名。一首题为《梅花》,另一首名《咏梅》。我们先来看《梅花》一诗的内容:“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这首诗其实是陈亮在以梅花自譬,表示自己虽然渺小,但要像梅花那样,在冰雪严寒中率先求变,提出主张,传递春的信息。

  《咏梅》一诗则是陈亮抒发对梅花品格的喜爱之情。我们来看诗的全文:“为探梅魁策蹇驴,竹梢疏处见清癯。清香雅韵十分足,俗态嚣尘一点无。寄我谁能如陆凯,爱渠自谓若林逋。夜窗却恐劳清梦,速剪寒梢浸玉壶。”诗的大意是:我去探访开得最好的梅花,骑一头又跛又弱的驴子,终于在竹林里见到了清瘦的它。这株梅花充满了清香雅韵,没有一点世俗的媚态。谁能像陆凯那样千里送我一枝这样的梅花?我爱你梅花,眷恋的心情与林逋没有两样。夜里看不到窗前的梅影怕睡不好觉,我还是赶快剪一枝新梅拿回去插在花瓶里。

  图1至图3画的正是《咏梅》的诗意。画面中骑驴人应是陈亮,他为看“梅魁”而“策蹇驴”外出。此时探梅已经结束,僮仆扛一梅枝跟在陈亮的身后,表明两人已“速剪寒梢”正在往回走。所以,这幅瓷画表现的不是孟浩然“踏雪寻梅”,而是陈亮策驴携僮剪梅归来的场景。

  孟浩然“踏雪寻梅”在古代人的眼里,只是一种文人苦心作诗的雅趣。这种趣味虽然雅,但并无深遂的社会意义,作为瓷画偶尔为之可以,但未必是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商品化装饰题材。

  陈亮《咏梅》诗意则完全不同,除了表面上也有文人爱梅的雅趣,还有另外一层更深的寓意。因为陈亮是南宋著名的抗金派人物,他的身份中隐含着抗击外敌,收复旧土的主张。清代康熙年间出现陈亮《咏梅》诗意瓷画,是要借此曲折地传达驱逐满清,恢复大明的意思。抗清复明是当时许多汉人藏在心底的一个愿望,所以用《咏梅》诗意画装饰的瓷器,市场销路一定不错。

  时过境迁,后人未必能够持续看懂《咏梅》诗意瓷画。我曾经看到过一只民国时期的粉彩帽筒,上面画的也是一位长者骑驴,后面跟着一名少年,少年肩上扛着一根梅枝。画中人物、场景相当生动,另有落款:“带子采梅”。我猜想,这位民国瓷画家可能是受到康熙《咏梅》诗意瓷画的影响,在进行二度创作。虽然画得非常好,但他并不明白《咏梅》瓷画的立意所在。“带子采梅”是个想当然起的画名,殊不知这个画名将人物的主仆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画的内涵就大异其趣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