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华,福建省福州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80年就职于福州市美术馆,1993年至2000年担任福州市美术馆美术室主任,并担任福州业余美术学校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福州分校教务主任,同期担任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和福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助理。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西洋画是单纯的视觉艺术,描绘物象比较写实,绘画就是绘画,如同摄影机在翻拍作品一样,站在这样作品面前,看到的是“真”与“实”,找不到中国画那种“形”以外的意境。而中国画不以绘画而绘画,它融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为一体,偏重于主观一面,对“神”的含意有过深究,注重物象的神似,强调思想感情和创作灵感决定着艺术的成败。宋代书画家苏轼提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理论,使中国画在追求神、情、意、趣方面有了更进一步发展,加上书法、篆刻的结合,笔墨不仅表现主观,而且具有更加抽象和独立的美学意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综合性艺术。特别要指出的是宋代兴起的文人画更能说明这一点。所以说中国画与西洋画就绘画艺术上有着根本不同的观点。西洋画利用光色来表现物象,而中国画则以墨线为主,对自然形体的高度提炼。
这些墨线形同书法的线条,具有表达不同精神情态和质感的能力。线与线之间的疏密、聚散、繁简、虚实、藏露、浓淡等遒润自然,笔断意连,骨力内涵,这其中不乏蕴含着艺术家们的人品、灵感和激情对艺术的倾注。中国画不但用简炼的方法描绘物象的意境,而且绘画中的线条本身又具有美的价值,这就是美学中常提到的“书画同源”的理论在创作中的应用和体现。西洋画如实地描绘视野里的一切,是对物象的重新再现。而中国画则对大自然的大胆取舍,删繁就简,反对抄袭自然,摹仿物象,在掌握物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主张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夸张等手法,并采用大面积空白突出主题,对所描绘物象的精华提炼,塑造了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体现作品“神韵”意境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包括了对艺术思想趣味的追求,使中国画在极为广阔的范围内发掘和创造了美的艺术境界,大到气势磅礴的山川河流,小到微观的虫、草、花、木,都可尽收画里。
唐代著名画家李昭道用了几个月时间创作了《嘉陵江山水》,而大画家吴道子却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画好了,形象俱佳。这一例子无不说明了中国画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要注重笔墨手法,不论时间长短,均能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是西洋画所不及的。
而中国画在任意角度距离、时间里对物象采取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写的记忆式的观察,了解物理,物态和物情,抓住主要特征,然后背着物象,面对宣纸,也能做到“胸有成竹”,落笔有“神”的感觉。之所以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可以创作出《清明上河图》,五代时期著名画家顾闳中也可以创作出《韩熙载夜宴图》,这又是作者在观察物象中以情观景,将自已的主观情感熔入客观的物象之中,是所谓“迁想妙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体现。中国画艺术天地之大,趣意之深,情感之妙是西洋画所不为的。西洋画的色彩是根据物象原有的光色逼真的再现,没有任何附加或强加的多余的色彩,画面色彩绝对与物象一致。而中国画不是靠特定自然光线下的虚实关系求得整体效果的,而是注重画面本身的组织取得艺术效果上的和谐,是依物象特征,结合画面整体美感和艺术效果的配合需要,对所描绘画面,因需而就地渲染。
如:中国画在创作牡丹花图中,作者取其色彩相间,强烈的红黑和黑白对比色,可以画成红花黑叶,又如:中国山水画,作者也可以把青山画成水墨色的,正如吴昌硕先生所说的“作画不可太着意于色相间”。中国画色彩虽然没有西洋画那么科学,但从艺术角度上讲追求画面形神兼备,意象和谐,是中国画成功的奥妙所在。西洋画偏重于客观,倾向于摹仿,对自然界物象,千篇一律,按照自然光对物象所造成的明暗关系现描实绘,丝毫无改物象的色彩和形象,因此表达上注重写实。而中国画对物象远近,明暗处理则是根据作者的构思情感,绘画经验而进行创作。如:山水的远近、树叶的层叠等,都按照中国画特定的技法“三远法”、“树分四枝”等方法,用墨色的浓淡就能区别出来。这种现象得出一个结论:西洋画重物象明暗关系的处理,学习西洋画,首先要学好素描。而中国画重水墨技法,不经过学习素描,也可以直接地学习中国画。
当今中国画坛上就有许多没有系统地学过素描知识的画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习中国画就不要学习素描,相反,学习素描更有助于中国画笔墨技法的发挥。
文学修养是成就中国画艺术的关键
如,雕塑家要设计作品,首先要有丰富的艺术创作想象力,才能使所设计作品生动、充满活力;音乐家要谱曲子,要有想象身入其境的感觉,自己要先激动起来,谱出来的曲子才会感动别人;画家就更不必说了,如果没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那么山水布局、人物造型、花鸟动态可想而知就不会引人注目。所以,我坚持业余写作,很大的愿望是想通过写作丰富对自然界事物描写的想象力,从而提高文学修养水平,捕捉艺术创作灵感,拓宽绘画艺术思路,的确在绘画艺术道路上,受益匪浅,这都归功于文学修养不断提升的好处。大家知道,中国画是以追求情趣、意境为主要目标,“画家要靠作品来说话”,这就要求画家所创作的作品不但要有韵味,而且还要有趣味。正因为力求作品要有趣味,之所以丰富绘画艺术的想象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大画家齐白石,他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凭丰富的想象力有感而发,借物抒怀。
他在一幅画着两只小鸡在争夺一条蚯蚓画上题曰:“他日相呼”,形容两个小兄弟,相煎何太急,他日长大后,还是要相互打招呼的。由此可见,画家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把作品画的有趣味,能吸引观众的眼球那是不可能的。山东著名画家于新生注重提高文学修养水平,他在绘画之余也创作了不少乡土小说、散文、随笔等文学作品,不但丰富了他的艺术想象力,也拓宽了他的艺术思路,从而为他的连环画、壁画等作品在全国美展上多次获大奖提供了有力帮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古人云: “言,身之文,画,心之文。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和平而能书画者。”就是这个道理。 .
其二,文学修养有助中国画艺术完美结合。众所周知,中国画画家不仅是画家,同时还应当是书法家、篆刻家、诗人、文学家,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完美结合,古代文人画显得尤为突出,它以善诗文、通联句著称。画几枝梅花、几根幽兰,几株竹子,再题首诗,就能表达作者的心愿。文人画看似简单,其实蕴涵着高深的文学修养,它虽然创作随意,凭作者心情有感而作,但题诗作句十分严谨,反复推敲是常有的事。文人画主角不一定是画,可根据作者情绪,有时是诗,有时是画。文学修养高,诗就题的好,诗题的好,会使画面上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也会巧妙地掩饰画面上的不足,当然也有时候是诗与画互为互补。我国著名画家张大千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中国画画家,诗、书、画务必样样精到才行。”张大千先生道出了提高文学修养是成就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性。又如,徐悲鸿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画了一幅奔马,题款是:“长沙会战忧心如焚……”反映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1953年解放后他又画了一幅奔马,落款为:“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充分表达了徐悲鸿先生对新中国诞生喜不自禁的爱国情怀,反映了作者高深的文学修养在创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笔者以为:提高文学修养水平,是绘画艺术需要,它有助中国画艺术的完美结合。
对于书法家和画家来说:‘人格的修养’是第一位的。”而人格修养自然也包括了占主要因素的文学修养,从而证明了文学修养在中国画艺术中享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艺术,为什么能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最大的原因就是取决于作者对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艺术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不断丰富作者对艺术创新的想象力。也应验了一句“胸有成竹”的古话,一个画家要创新作品,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胸有成竹”就是一句空话。所谓成竹在胸,就是要画家提升文学修养,通过对大自然景物描写,丰富想象力,吸收积累“情感”、“灵气”,用“情感”、“灵气”作画,只有作者自己激动了,作品才能打动读者、观众。
若作者自己都未感动,只是一昧地玩弄笔墨技巧,这种无病呻吟的作品不但不能打动别人,而且还有辱自己的声誉。所以,笔者认为:一幅好作品要能够吸引观众,除了必要的笔墨技巧以外。文学修养高的绘画作品,能给观众留下画以外的更多的情思和联想,给人以耐人寻味,流连忘返的感觉。然而,画面以外的东西是看不见的,它是画家在表现物象的过程中,凭丰富的想象力,对所画物象的精华提炼,塑造了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体现作品“神韵”、“意境”的艺术形象,使中国画在极为广阔的范围内发掘和创造了美的艺术境界。犹如唐代著名画家李昭道,他倾注文学修养中最实质的东西,那就是“情”。可谓“触景生情”。如:画家要描绘一个故事,一个要用画连环的形式,才能完整表达故事的意思,而另一个应用文学修养赋予的“灵气”,一幅画就能表达出来。可见提高文学修养对中国画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其四,文学修养增进中国画艺术意境和趣味。文学修养高深的画家,其作品把握意境恰到好处。人的情感来自千变万化、沸沸扬扬、光怪陆离的大自然现象和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文事故的影响,艺术家到达一定阶段的作品,已不是单纯看绘画表现技巧的高低,而其文学修养的造诣深浅在其综合艺术素养水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就促使画家在“形”以外的“情趣”上下功夫。法国油画家拉克罗瓦说:“没有趣味的画,谁也不喜欢。人的内心积累着感情,不能从现实的物体中得到满足,只有艺术家和诗人的想象力,才能赋予这种感情以形式和生命。”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说:“人们不能光画他所看到的东西,而首先必须要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一幅画能表达它们的现象,那么同样能表现出事物的观念。”
因此,力求通过物象形以外的“借景抒情”其精神内涵,就必须把自身文学修养中的“情感”和“灵气”融入物象中去,用“物”、“我”交融,使之浑然一体,达到“物”、“我”两忘境界,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让观众生情、动情,达到“天人合一”最佳状态,最具情趣、意境的魅力之作,给观众以无穷的思想与回味。综上所述,文学修养对中国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无论是给作品题款、做诗,还是画面布局,物象动态刻画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说:“不论何时何地,崇高的艺术为崇高精神之产物,平庸之艺术为平庸精神之纪录,此即艺术的历史价值。”所以我说:文学修养是成就中国画艺术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