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头部Robotaxi玩家纷纷公布了最新进展。,小马智行宣布进入
量产元年,将在年底部署1000辆车,其Robotaxi业务的乘客订单车费已
暴涨800%。,文远知行的Robotaxi车队,已进入3大洲10城,
数量超过1200辆,刚获得了Uber的1亿美元追加投资,达成目前行业内最大规模的Robotaxi合作计划。,而目前国内订单规模最大、已实现
全无人驾驶运营的
萝卜快跑,宣布一季度完成了140万次出行服务,平均1天接15555单,
每分钟能跑完10单。,不同的是,在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还提到了那个自动驾驶领域正在追求,但目前无一玩家实现的目标——
盈利。,“盈利路径已清晰”,百度财报业绩上,被问及萝卜快跑的潜力时,李彦宏一锤定音:,我们已经看到了清晰的盈利路径。,Robotaxi业务的技术难度、烧钱速度,市场有目共睹,
盈利总是玩家们尽力尝试,但短期内仍难企及的终极目标。,李彦宏能说出这句话,意味着萝卜快跑背后,Robotaxi业务的
运营模式已经形成一套可行的闭环,剩下的就是等待数量上的爆发。, ,他的底气,有三大核心部分支撑:,首先是
成本,硬件和人力方面都在明显下降。,硬件层面,萝卜快跑目前的
第六代车,相比五代成本下降约60%,官方信息显示单价为
20.47万元一台。, ,按当前汇率计算,大约是2.8万美元,远低于Waymo的
10万美元,也低于特斯拉Cybercab的3万美元。,人力层面,今年2月起,萝卜快跑在大陆已经实现了
100%完全无人驾驶运营,车内不再配备安全员,省去了相当大一部分人力成本。,而且今年2月底,萝卜快跑和宁德时代官宣达成换电合作,在外界看来,意味着从运营到充电都无需人工干预,可以更快在大范围内实现
7×24小时服务。,其次,萝卜快跑正在通过
规模增长,提升运营效率。,业绩会上,李彦宏透露,萝卜快跑已部署了
超1000辆无人车,在全球累计提供
超1100万次服务。, ,今年一季度,车队共计完成
140万次订单,平均下来每天15555单,每分钟完成10单以上。, ,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一季度接单量增长了75%,环比则增长了27.3%,并且从走势上看,从去年一季度以来,环比增速还在逐渐提高。,而这还是大多地区有
运营时间限制,全天候服务只在武汉部分地区开通的前提下。如果7×24小时服务全面推广,规模上可能还会迎来爆发。, ,第三点,和
运营模式有关。,之前,萝卜快跑属于重资产模式,以自营车辆为主,需要承担硬件采购和折旧成本。,而现在萝卜快跑正在转向
轻资产运营,和出行服务提供商、当地出租车公司、第三方车队运营商等等洽谈合作,目前已经和汽车租赁服务商
神州租车,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这种轻资产模式,可以通过技术授权和合资运营,把更多重心集中在研发等核心业务,降低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运营效率、缩小亏损。, ,目前,萝卜快跑是国内订单规模最大的Robotaxi服务平台,从成本、到车队规模、再到运营模式,都已经在中国验证了其Robotaxi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时机成熟,萝卜快跑把目光放到了海外。,今年一季度,萝卜快跑进军
中东市场,进驻迪拜和阿布扎比,3月宣布将在迪拜部署超千台无人车,5月已开始在迪拜进行开放道路验证测试。,4月,萝卜快跑拿到了香港载客测试许可, 扩大了测试区域,以此在右舵市场试水。,不久前,还有多家媒体表示,知情人士称,萝卜快跑计划在
瑞士与
土耳其落地,未来几个月将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 ,不过,Robotaxi出海,萝卜快跑并非孤例。,时间进入2025年,整个行业的新焦点已经浮出水面。,卷规模,卷出海,Robotaxi全球竞速,今年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卷规模,二卷出海。,技术顶端的中美两股势力,都在今年一季度统一瞄准了目标。,规模上,部署达到
1000辆车,成为Robotaxi进入下半场的门票。,目前数量领先的是
Waymo,官方数据显示,到5月车队已突破了
1500辆。,截至5月21日,Waymo的周订单量已超
25万次,平均
每分钟完成24单,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供超过
1000万次付费乘车。, ,萝卜快跑、文远知行,也都在财报中公布其车队规模超过了1000辆,
小马智行则宣布进入量产元年,年底前将完成1000台车部署。,这些玩家现在有个共同点,极速统一都在以技术为核心,开始向轻资产方向发展,以此能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降低资产负担,尽可能早实现盈利。,有一个玩家比较特殊——特斯拉,Robotaxi目前还没看到影子,不过马斯克今年三番五次强调,6月一定会在奥斯汀落地。,虽然刚开始只投放10辆,但他也表示,“几个月内”车队数量就会膨胀到1000辆。,只不过即将投放的运营车是Model Y,而之前宣传的,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Cybercab,可能到2026年才会量产。, ,而且特斯拉作为车企出身,其Robotaxi必然也是重资产,即便特斯拉较其他玩家而言,造车和节省成本经验可能更足,但毕竟一辆车下来还是有十几二十万的成本。,不过好处也有,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的Robotaxi车队会很灵活,特斯拉车主在
工作或车辆不使用时,可以让自己的车也加入车队“赚外快”。, ,再看出海方面,中国玩家中,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萝卜快跑外,
文远知行已在新加坡、阿布扎比运营。,不久前,文远还和Uber达成合作,计划未来5年,将Robotaxi合作扩展至
15座新增城市,覆盖范围包括文远知行深耕已久的中东地区,以及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难题的欧洲市场。, ,而小马智行,同样也和Uber在中东达成合作,还在卢森堡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将与Emile Weber合作开展Robotaxi测试。, ,Waymo则是反向“东进”,今年已在
日本东京通过有人驾驶的测试车辆收集数据,为后续在东京推出Robotaxi服务铺路。,事实上,Robotaxi玩家们争相出海,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其实更多是体系能力的延展。,就像电动车之于传统汽车,不是简单的发动机换成电机,而是制造、供应链、软件、服务,乃至整个生态的重构。,Robotaxi更是如此。, ,硬件上要低成本、易维护,软件上要高稳定、可迭代,运营上还要控成本、提效率。,最关键的,是要让整套系统在
不同市场、不同法规下都能跑通。,换句话说,比的不是某一时段数据,而是能否构建一个可以快速复制、可以规模化的Robotaxi商业化体系。,Robotaxi的下半场,不再是谁先跑起来,而是谁能活得更久、跑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