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关村商情网 首页 要闻热讯 财经证券 查看内容

陕汽重卡:智能制造加速海外拓展,一季度出口破万辆累计超36万

2025-5-24 18:26| 发布者: CZN| 查看: 11| 评论: 0|原作者: 小熊科技|来自: ITBEAR

在古都西安的工业版图上,陕汽集团以其卓越的海外拓展能力和智能制造实力,正书写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新篇章。作为中国重卡行业的先锋,陕汽早在1988年便开启了国际化征程,13辆“延安牌”越野车首次走出国门,标志着陕汽全球化战略的启航。

历经36载不懈奋斗,陕汽的海外足迹已遍布全球,累计出口量突破36万辆大关。即便在2024年第一季度,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陕汽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出口势头,出口量超过1.4万辆,彰显了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大竞争力。

智能制造,是陕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日,在“2025相约丝博会·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活动中,记者们走进陕汽,亲眼见证了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如何以智能化、数字化重塑重卡制造流程。在这里,AGV无人运输车沿着磁轨精准穿梭,机械臂在空中舞动,工业机器人以微米级的精度完成装配,传统制造的喧嚣被智能生产的旋律所取代。

走进总装联合厂房的数字化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每4.8分钟就有一台重型卡车完成关键部件装配,单班单线峰值产能高达150辆,生产效率令人震撼。在这条智能产线上,5条分装线与2个集配区构成了精密高效的“工业神经网络”,底盘装配A线更是上演了一场“数字芭蕾”。36台背负举升式AGV机器人按照预设轨迹精准输送零部件,螺栓拧紧机器人将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六合一加注机则将油液加注量精确到了毫升级别。

陕汽汽车总装配厂生产办主任季翔介绍,这座工厂里的生产线是会“思考”的。36台AGV机器人如同智能物料管家,通过视觉识别系统自主规划最优路径,实现了驾驶室装配区与发动机分装区之间的“零库存”智慧物流。当车架被AGV放置到工位时,其配置信息已同步传输至拧紧机、加注机等设备,实现了工艺参数的快速响应。

在智能轮胎工作站,工业机器人的“毫米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视觉定位系统以0.02毫米的精度捕捉安装点位,六轴机械臂则以每秒2米的节奏完成轮胎装配,配合自动涂胶检测系统,将原本需要3人作业的工序完全无人化。更令人称奇的是,该工作站具备“双速智造”能力,在常规生产模式下每小时下线15台整车,而在冲刺模式下,产能可跃升至22台/小时,彻底打破了传统生产方式的产能瓶颈。

质量是陕汽的生命线。在质量门环节,一场数字化“体检”正在上演。3D视觉系统以0.05毫米的精度扫描车身表面,激光雷达对气密性进行纳米级检测,128个传感器同步采集电气系统数据。通过“电子身份证”追溯系统,每颗螺丝的拧紧曲线都可回溯至具体操作员,确保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可控。

走进X6000车的驾驶舱,宽敞的空间、舒适的座椅、多功能方向盘、双悬浮屏、智能语音以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配置,让人眼前一亮。这些配置不仅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更让重卡驾驶成为了一种享受。

季翔自豪地表示,这座智能工厂正以“灯塔工厂”的标准重新定义中国制造。在这里,每分钟创造的价值相当于传统工厂的3倍,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